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27岁女子采耳后反复真菌感染耳道长“白毛”,医生:采耳需谨

2024-05-19

今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耳朵作为人体的听觉器官,常在不经意之间发挥着重要角色。它每天接收着大量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其中不乏噪音。然而,在清理和爱护耳朵方面,仍存在着一些现实误区。

比如,耳朵真的需要频繁掏吗?耵聍(耳道分泌物,俗称“耳屎”)的分泌速度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快吗?连续佩戴耳机数小时对耳朵会造成什么伤害?

采耳。图/视觉中国

围绕种种关于耳健康的问题,九派新闻采访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执行主任、主任医师暨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谈扉。

【1】采耳后感染真菌近半年未痊愈,医生:不建议以“采耳”的方式治疗

27岁的欧岚(化名)之前是采耳爱好者,至少一个月做一次采耳,“喜欢耳朵里的东西被掏干净的感觉”。

她向九派新闻回忆,每次采耳技师都会说,她是油耳,耳屎比较多,有时还会说她耳朵里面有白色的长毛。但她没怎么注意,“感觉耳朵有东西就继续去采耳”。不过,持续采耳并没有改善她耳中有异物的感觉。

去年国庆节前,欧岚采耳后没几天感觉耳朵被堵满了,后来还有一点痛。去看医生后,她被诊断为外耳道霉菌。虽然现在不再采耳,但真菌还在反复滋长,“隔段时间复诊,耳窥镜还是能看到有真菌白毛”。

五个月过去了,她现在仍需每周去医院复诊,洗耳、换药。她告诉九派新闻,耳朵感染真菌后,自己不能掏耳,不能佩戴耳机,不能让耳朵进水。

欧岚的诊断书。图/受访者提供

费瑾(化名)也有类似的采耳体验,采的过程中“很舒服,完全没想过会有什么风险”。但采后不久,她开始感觉到左耳像进了水一样,有堵塞感。

由于迟迟不见缓解,她决定去医院做检查,发现已经是严重的真菌感染,医生初步诊断为“左侧霉菌性外耳道炎、中耳炎”。

她告诉九派新闻,在治疗的首周,需要每天去医院2次,连续去7天。另外,令她烦恼的是,在那之后,不能戴耳塞式的耳机太长时间,否则可能反复。“耳机戴久了,就会出现耳朵不适,然后就要滴美菌清之类的药”。

谈扉告诉九派新闻,在平日的门诊中,采耳后耳朵不适的病人有很多,一些被诊断为真菌性外耳道炎。

他认为,在采耳行业中,“一些专业的师傅或者器械消毒做得好的机构,提供的正规采耳服务是可以采纳的。”同时,他也猜测,器械消毒不充分,可能是引发感染的一个潜在原因。“比如,上位顾客感染了真菌,但采耳后器械清理得不彻底,可能带给下一位采耳的顾客,导致病菌的传播。”

结合采耳后出现耳部不适的许多案例,他建议,采耳需谨慎,尽量找口碑较好、服务专业的机构采耳,“如果单纯为了休闲,可以考虑采耳;如果为了治病,建议不要通过采耳的方式解决问题,来医院找专业的医生。”

对比采耳,医院提供的“耵聍清理”或“耵聍冲洗”的服务更加专业。

此外,服务的持续性是在医院清理耳道的另一个优势。“耵聍或者耳屎,并不是耳道内病变的唯一可能。外耳道疾病类型很多,比如有异物、真菌感染,甚至肿瘤之类的”。

“这时,如果在一个休闲的采耳机构,从业者无法向顾客提供后续的诊断或帮助;同样的情况,医院则可以持续提供诊治服务,这样不容易错失一些关键问题。”谈扉说。

【2】越痒越掏,越掏越痒?

“人的耳朵有自我清洁的机制”。在受访时,谈扉打了个比方:外耳道就像一口井,外耳的表面有皮肤覆盖,只是厚度不同于人体其他部位的皮肤。比如,人手部的皮肤比较厚,外耳道的皮肤比较薄。

他接着说,既然是皮肤,就会不断有上皮细胞脱落,所以比较微小的东西都会被耳道自我清洁掉。

“正因为耳朵有这样一个自我清洁机制,所以普通人一般不需要额外清理。在没有频繁掏耳朵、耳朵微生态没有被破坏的前提下,是能够实现自我稳态的,不需要我们太多干预。当然,平衡已被破坏的病人可能需要医生帮助清理。”他表示。

在大多数人眼中,耳屎代表着脏,是不容存在的“异物”。但谈扉纠正说,老百姓对耳屎有一定的误解。耳屎是俗称,其学名是耵聍,它是正面的。

“耳屎的功能是由其成分决定的,一般包含了油脂、脂肪酸、蛋白质、钠、钾等离子,少量的耳屎可以对外耳道起到润滑和保护的作用。可想而知,如果把这层保护层去除得太干净,未必是好事。”他进一步解释道。

既然耳屎有保护的作用,那如果长期不掏,耳屎会不会越积越多?关于这一点,他指出,正常情况下,耳屎的分泌速度是很慢的,而且达到一定量之后不会过度分泌,所以一般不需要干预。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出现过耵聍栓塞(因为耳屎太多,耳道受堵)的情况,它可能与先天基因有关,导致油脂分泌旺盛,但在亚洲人群中不多见。如果耳朵长期堵住、闷住,还是建议来医院就诊,明确是否因为耳屎过多引起的。”

和部分人一样,李棠(化名)每当耳朵痒就忍不住掏耳朵。她由于频繁掏耳出现了流脓,但过几天恢复后耳朵又开始痒,掏耳、流脓,反反复复,似乎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她也在努力克制自己掏耳的行为。

对于上述情况,谈扉在受访时称,不少人以为是因为耳朵痒才去掏耳朵,其实是掏多了才会痒。

“长期掏耳朵、耳朵又痒的病人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他进一步解释道,“耳朵掏得太干净,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过度清洁,清除掉原本能起到保护作用的油脂,会让耳朵失去保护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频繁掏耳朵,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痒的感觉,于是更想掏耳朵,不自觉地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他结合看诊经验告诉九派新闻,平时在门诊中,针对耳朵痒的症状来就诊的病人数量很庞大,但也不乏一些病人因为耳朵进了异物进行过度清洁引发的感染,被诊断为外耳道炎。

那么,如果感觉比较痒,如何处理才能恰当?他建议,“可以偶尔用一个非常小的棉棒,在耳朵里面轻轻转一下,但切记不能太深、不能太频繁。”

此外,如果游泳或洗澡后耳朵进了水,耳部闷堵时,怎样解决不伤耳?谈扉表示,要从源头上避免这个问题,可以提前在耳朵里塞个耳塞或棉花,以防耳朵进水,洗澡后将耳塞或棉花拿出来扔掉。

如果忘记塞耳塞或棉花,导致不小心进水、感到耳朵闷,“不用过度担心。因为人体的体温是37度,水在37度的环境下挥发速度可观,而且人耳的外耳道不大,能容纳的水量不多,所以单纯靠天然挥发,也用不了多久,不需要过多干预。”

“如果实在难受,拿一个非常小的、儿童用的棉签,轻轻地在里面放一下,待棉签自动吸水后,拿出来扔掉即可。”他补充说。

【3】耳朵需通风,佩戴耳机或耳塞睡觉有风险

由于睡眠环境存在噪音、睡眠质量不佳或个人习惯等因素,一些人喜欢整晚佩戴耳机或耳塞睡觉。谈扉在受访时表示,可以理解这种做法,但这样做有一定的弊端。

“因为耳朵与外界是相通的,需要空气流通,如果长期塞住耳朵,容易导致细菌增生,这样对耳朵是不太健康的。”此外,他还提醒,佩戴耳机时音量不要太高、佩戴时间不要过长。

“如果音量调得较高,引起的不只是不适,甚至可能引发听力下降”。谈扉强调,“不只是短暂、音调高、音量大的声音才会伤害耳朵,那些音量不高但持续时间长的声音同样会引起听力下降,这是需要我们重视起来的。”

因此,除了音量,持续时长同样值得关注。他建议,每次佩戴耳机尽量不超过半小时。如果需要,佩戴半小时后摘掉耳机,休息十几分钟,再继续使用,尽量不要连续佩戴数小时。

在采访中,他结合临床经验告诉九派新闻,因为佩戴耳机过久引发听力下降的案例比比皆是。“碰到也挺惋惜的,虽然可以积极治疗,但成功率并不高。”

因此,他希望更多人意识到,“噪音是完全会引起听力下降的,甚至有一种疾病是噪音性耳聋。这种病以前在工作环境嘈杂的厂房工作的人身上比较常见,现代社会中使用耳机时间较长的年轻人也有不少这样的情况。”

“当你意识到听力下降时再去补救,可能比较晚了。因为听神经有时是不可逆的,是无法恢复的,所以一定要重视。”

“尊重自然规律”。在采访的最后,谈扉用这六个字概括了在他看来爱护耳朵的根本,并总结了以下要点:

1、耳朵有自我清洁的功能,不需要频繁清理;

2、耳朵本身是通气的,尽量不要长期闷住它;

3、耳朵是比较脆弱的器官,人在听力没问题的情况下是感知不到这一点的,但当失去它时会追悔莫及。

来源:九派新闻

今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耳朵作为人体的听觉器官,常在不经意之间发挥着重要角色。它每天接收着大量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其中不乏噪音。然而,在清理和爱护耳朵方面,仍存在着一些现实误区。比如,耳朵真的需要频繁掏吗?耵聍(耳道分泌物,俗称“耳屎”)的分泌速度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快吗?连续佩戴耳机数小时对耳朵会造成什么伤害?采耳。图/视觉中国围绕种种关于耳健康的问题,九派新闻采访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执行主任、主任医师暨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谈扉。【1】采耳后感染真菌近半年未痊愈,医生:不建议以“采耳”的方式治疗27岁的欧岚(化名)之前是采耳爱好者,至少一个月做一次采耳,“喜欢耳朵里的东西被掏干净的感觉”。她向九派新闻回忆,每次采耳技师都会说,她是油耳,耳屎比较多,有时还会说她耳朵里面有白色的长毛。但她没怎么注意,“感觉耳朵有东西就继续去采耳”。不过,持续采耳并没有改善她耳中有异物的感觉。去年国庆节前,欧岚采耳后没几天感觉耳朵被堵满了,后来还有一点痛。去看医生后,她被诊断为外耳道霉菌。虽然现在不再采耳,但真菌还在反复滋长,“隔段时间复诊,耳窥镜还是能看到有真菌白毛”。五个月过去了,她现在仍需每周去医院复诊,洗耳、换药。她告诉九派新闻,耳朵感染真菌后,自己不能掏耳,不能佩戴耳机,不能让耳朵进水。欧岚的诊断书。图/受访者提供费瑾(化名)也有类似的采耳体验,采的过程中“很舒服,完全没想过会有什么风险”。但采后不久,她开始感觉到左耳像进了水一样,有堵塞感。由于迟迟不见缓解,她决定去医院做检查,发现已经是严重的真菌感染,医生初步诊断为“左侧霉菌性外耳道炎、中耳炎”。她告诉九派新闻,在治疗的首周,需要每天去医院2次,连续去7天。另外,令她烦恼的是,在那之后,不能戴耳塞式的耳机太长时间,否则可能反复。“耳机戴久了,就会出现耳朵不适,然后就要滴美菌清之类的药”。谈扉告诉九派新闻,在平日的门诊中,采耳后耳朵不适的病人有很多,一些被诊断为真菌性外耳道炎。他认为,在采耳行业中,“一些专业的师傅或者器械消毒做得好的机构,提供的正规采耳服务是可以采纳的。”同时,他也猜测,器械消毒不充分,可能是引发感染的一个潜在原因。“比如,上位顾客感染了真菌,但采耳后器械清理得不彻底,可能带给下一位采耳的顾客,导致病菌的传播。”结合采耳后出现耳部不适的许多案例,他建议,采耳需谨慎,尽量找口碑较好、服务专业的机构采耳,“如果单纯为了休闲,可以考虑采耳;如果为了治病,建议不要通过采耳的方式解决问题,来医院找专业的医生。”对比采耳,医院提供的“耵聍清理”或“耵聍冲洗”的服务更加专业。此外,服务的持续性是在医院清理耳道的另一个优势。“耵聍或者耳屎,并不是耳道内病变的唯一可能。外耳道疾病类型很多,比如有异物、真菌感染,甚至肿瘤之类的”。“这时,如果在一个休闲的采耳机构,从业者无法向顾客提供后续的诊断或帮助;同样的情况,医院则可以持续提供诊治服务,这样不容易错失一些关键问题。”谈扉说。【2】越痒越掏,越掏越痒?“人的耳朵有自我清洁的机制”。在受访时,谈扉打了个比方:外耳道就像一口井,外耳的表面有皮肤覆盖,只是厚度不同于人体其他部位的皮肤。比如,人手部的皮肤比较厚,外耳道的皮肤比较薄。他接着说,既然是皮肤,就会不断有上皮细胞脱落,所以比较微小的东西都会被耳道自我清洁掉。“正因为耳朵有这样一个自我清洁机制,所以普通人一般不需要额外清理。在没有频繁掏耳朵、耳朵微生态没有被破坏的前提下,是能够实现自我稳态的,不需要我们太多干预。当然,平衡已被破坏的病人可能需要医生帮助清理。”他表示。在大多数人眼中,耳屎代表着脏,是不容存在的“异物”。但谈扉纠正说,老百姓对耳屎有一定的误解。耳屎是俗称,其学名是耵聍,它是正面的。“耳屎的功能是由其成分决定的,一般包含了油脂、脂肪酸、蛋白质、钠、钾等离子,少量的耳屎可以对外耳道起到润滑和保护的作用。可想而知,如果把这层保护层去除得太干净,未必是好事。”他进一步解释道。既然耳屎有保护的作用,那如果长期不掏,耳屎会不会越积越多?关于这一点,他指出,正常情况下,耳屎的分泌速度是很慢的,而且达到一定量之后不会过度分泌,所以一般不需要干预。“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出现过耵聍栓塞(因为耳屎太多,耳道受堵)的情况,它可能与先天基因有关,导致油脂分泌旺盛,但在亚洲人群中不多见。如果耳朵长期堵住、闷住,还是建议来医院就诊,明确是否因为耳屎过多引起的。”和部分人一样,李棠(化名)每当耳朵痒就忍不住掏耳朵。她由于频繁掏耳出现了流脓,但过几天恢复后耳朵又开始痒,掏耳、流脓,反反复复,似乎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她也在努力克制自己掏耳的行为。对于上述情况,谈扉在受访时称,不少人以为是因为耳朵痒才去掏耳朵,其实是掏多了才会痒。“长期掏耳朵、耳朵又痒的病人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他进一步解释道,“耳朵掏得太干净,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过度清洁,清除掉原本能起到保护作用的油脂,会让耳朵失去保护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频繁掏耳朵,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痒的感觉,于是更想掏耳朵,不自觉地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他结合看诊经验告诉九派新闻,平时在门诊中,针对耳朵痒的症状来就诊的病人数量很庞大,但也不乏一些病人因为耳朵进了异物进行过度清洁引发的感染,被诊断为外耳道炎。那么,如果感觉比较痒,如何处理才能恰当?他建议,“可以偶尔用一个非常小的棉棒,在耳朵里面轻轻转一下,但切记不能太深、不能太频繁。”此外,如果游泳或洗澡后耳朵进了水,耳部闷堵时,怎样解决不伤耳?谈扉表示,要从源头上避免这个问题,可以提前在耳朵里塞个耳塞或棉花,以防耳朵进水,洗澡后将耳塞或棉花拿出来扔掉。如果忘记塞耳塞或棉花,导致不小心进水、感到耳朵闷,“不用过度担心。因为人体的体温是37度,水在37度的环境下挥发速度可观,而且人耳的外耳道不大,能容纳的水量不多,所以单纯靠天然挥发,也用不了多久,不需要过多干预。”“如果实在难受,拿一个非常小的、儿童用的棉签,轻轻地在里面放一下,待棉签自动吸水后,拿出来扔掉即可。”他补充说。【3】耳朵需通风,佩戴耳机或耳塞睡觉有风险由于睡眠环境存在噪音、睡眠质量不佳或个人习惯等因素,一些人喜欢整晚佩戴耳机或耳塞睡觉。谈扉在受访时表示,可以理解这种做法,但这样做有一定的弊端。“因为耳朵与外界是相通的,需要空气流通,如果长期塞住耳朵,容易导致细菌增生,这样对耳朵是不太健康的。”此外,他还提醒,佩戴耳机时音量不要太高、佩戴时间不要过长。“如果音量调得较高,引起的不只是不适,甚至可能引发听力下降”。谈扉强调,“不只是短暂、音调高、音量大的声音才会伤害耳朵,那些音量不高但持续时间长的声音同样会引起听力下降,这是需要我们重视起来的。”因此,除了音量,持续时长同样值得关注。他建议,每次佩戴耳机尽量不超过半小时。如果需要,佩戴半小时后摘掉耳机,休息十几分钟,再继续使用,尽量不要连续佩戴数小时。在采访中,他结合临床经验告诉九派新闻,因为佩戴耳机过久引发听力下降的案例比比皆是。“碰到也挺惋惜的,虽然可以积极治疗,但成功率并不高。”因此,他希望更多人意识到,“噪音是完全会引起听力下降的,甚至有一种疾病是噪音性耳聋。这种病以前在工作环境嘈杂的厂房工作的人身上比较常见,现代社会中使用耳机时间较长的年轻人也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当你意识到听力下降时再去补救,可能比较晚了。因为听神经有时是不可逆的,是无法恢复的,所以一定要重视。”“尊重自然规律”。在采访的最后,谈扉用这六个字概括了在他看来爱护耳朵的根本,并总结了以下要点:1、耳朵有自我清洁的功能,不需要频繁清理;2、耳朵本身是通气的,尽量不要长期闷住它;3、耳朵是比较脆弱的器官,人在听力没问题的情况下是感知不到这一点的,但当失去它时会追悔莫及。来源:九派新闻

相关阅读

今日热点

小编推荐